close

一名80多歲老先生,身體硬朗,但三年前卻被診斷出罹患病竇症候群,但裝上傳統心律調節器後,左胸口節律器上方,皮膚卻反覆破損感染,兩年前更出現傷口蜂窩性組織炎,前後反覆治療,期間還進行2次清創手術,後來才經醫師評估後,改以新一代膠囊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治療,術後患者恢復良好,且行動也不再受限,生活品質逐漸改善。

傳統節律器導線併發症多 患者得承擔風險

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是直接植於心臟,少了額外導線連結,根據研究證實,有效減少傳統節律器造成的傷口感染,及導線老化問題,患者也不用擔心因導線而限制活動困擾;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指出,傳統心律調節器,容易出現表皮傷口破損、發炎感染等併發症,尤其治療後,感染過的部位復發率高,多數患者最終得移除原來節律器,再於另一邊植入新的節律器,對於患者生心理而言,都是身心煎熬。

無導線心律調節器體積小 膠囊僅3公分

為提供民眾完善的心血管疾病照護,新竹馬偕與醫學中心同步,於去年八月引進無導線心律調節器;林柏霖醫師表示,比起傳統心律調節器,術後得注意導線脫落走位,且傷口感染等問題,無導線心臟節律系統不僅使患者傷口較小,電極和導線也整合為外觀不到3公分高的膠囊,體積甚至不到傳統心律調節器的十分之一,患者術後也不必限制動作,就能達到控制心律的效果。

活動假牙

年紀大的長輩的活動假牙隨著年齡增長與骨質流失,活動假牙就會逐漸沒有施力點,開始滑動,容易造成黏膜發炎及破皮,活動假牙的問題多會出現在下半部牙齒,面對這樣的狀況,現在可以利用「植牙」的概念來協助固定全口活動假牙。「這道理並不難,就像是幫活動假牙裝上鈕扣固定。」其實就是在下顎前牙的下巴骨裝上兩顆植體,植體上方搭配活動假牙,再裝上類似鈕扣的裝置,完成後將活動假牙扣上,就可以減少活動假牙跑掉的問題。下顎前牙的下巴骨因骨質比較硬,且沒有重要的神經、血管通過,就算因長期配戴活動假牙而萎縮,多半仍具放置人工牙根的條件,只須植兩顆牙齒,花費40分鐘,對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來說,也比較不用擔心無法手術的問題。不過,術前還是要經過詳細的健康評估,最好是沒有嚴重的血糖、血壓問題、服用抗凝血劑等狀況;術後病患家屬也要注意協助維持傷口的清潔。並每半年固定回診,請醫師協助改善活動假牙狀況,這樣才能延長假牙的使用期限。

術前須評估 選擇合適機型

根據新竹馬偕醫院統計,在2004至2017年間,已為近500位患者進行傳統心律調節器手術,雖傷口感染比例僅3%,但引發感染後,少數患者卻引發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或敗血症;林柏霖醫師表示,雖目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,但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僅限於單腔心室節律,且無健保給付,患者仍得經醫師評估病況後,選擇適合機型。

植入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從鼠蹊部手術時間約半小時

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將節律器、電極和導線整合為一,僅約0.8c.c.、2公克重。林柏霖醫師指出,手術一樣採表皮局部麻醉,從患者鼠蹊部順著股靜脈,藉由導管將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固定於右心室,移除導管後僅留下鼠蹊部約莫1公分的傷口。手術時間通常較傳統心律調節器短,平均約半小時。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解決了傳統心律調節器幾個主要問題,包括傷口細菌感染、導線脫落或沾黏及機器存在感影響外觀等,有研究就指出,植入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後一年,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僅4%,遠比傳統心律調節器7.6%為低,且患者不需限制活動,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活動假牙瓷牙貼片又稱牙齒美白貼片或陶瓷貼片,將陶瓷製成的貼片黏著在修磨後的牙齒上,以修復受損及美化顏色、形態不佳之牙齒,廣泛運用於著重美觀需求的前牙區。首先醫師會先將外側牙齒表面磨去薄薄一層, 接著根據您的齒型、齒色、微笑曲線、牙齦曲線、及個人期待, 製作厚度僅有一至一點五毫米的超薄瓷片, 以特殊高強度的複合樹脂將瓷片黏著在牙齒表面上, 牙齒馬上煥然一新!若您想打造全面性的完美笑容,全瓷冠推薦可針對上排的露出的前六顆牙齒進行製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deshheaef 的頭像
    sodeshheaef

    sodeshheaef的部落格

    sodeshhea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